作者:李艺 董孟宇 核稿:崔海亮 摄影:赵倩倩 杨茗钰
本网讯 9月20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组织与青年运动”理论研讨会在延安大学举办。研讨会由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和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央团校科研与智库工作部、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青运史专委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青运史专委会、陕西省团校(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联合协办。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吕达、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院)长廉思、共青团陕西省委副书记吴斯怡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崔海亮主持。

吕达指出,延安大学诞生于抗日烽火中,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始终与民族解放和老区建设紧密相连。抗战时期,大批青年奔赴延安,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广泛的青年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作出突出贡献。他强调,本次研讨会有助于深化抗战史与延安精神研究,总结分析历史经验,促进育人资源转化,推动新时代青年工作与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廉思指出,延安作为抗战时期的指挥中心和战略后方,曾汇聚无数热血青年,他们在党的动员和领导下,为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深刻认识青年组织和青年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深入挖掘其组织经验和现实启示,强调必须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青年运动,并呼吁要不断深化研究,为新时代青年工作和党史学科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吴斯怡指出,陕西省是党的青年工作的策源地和重要实践地。延安作为抗战时期的中共指挥中心,曾吸引无数热血青年奔赴,为民族解放贡献力量。进入新时代,陕西省共青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开展“陕西好青年”“青年大学习”等活动,引领三秦青年坚定跟党走,投身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主战场。历史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不断加强陕西省青年运动史的研究,推动新时代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主旨发言分别由中央团校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教授、党的青运史教研部主任万伟伟主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良书教授、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崔海亮教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振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国长、原陕西青运史研究室主任赵有奇、中央团校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教授、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副研究员、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教授八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组织与青年运动”先后作了专题报告。
下午的分论坛研讨,与会代表围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组织、青年运动、青年思想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多位专家学者受邀进行点评。
会议闭幕式由陕西省团校党委书记张建宽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李习文、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硕士研究生季海洋分别代表各分论坛进行汇报,中央团校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教授代表大会作总结发言。
本次研讨会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进一步推动中国共产党青年组织与青年运动的研究。来自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延安大学、陕西省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