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稿:党委宣传部 核稿:王江华
本网讯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后,延安大学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广大干部教师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并结合自身工作畅谈学习体会、谋划未来发展。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洪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副校长、教授付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为战略任务进行部署,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寄予的殷切期望。站在新起点,要深刻领会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指导方针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实践要求,系统谋划布局“十五五”乃至更长远的学科专业优化工作。以服务区域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按照“做优师范、做精医科、做强文科、做特理工科”的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谋划,用好人工智能赋能,重塑升级传统专业、扩面新增新兴专业、布局培优未来专业,持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生中心、面向未来、传承基因、注重基础、强化实践、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贯彻,持续优化 “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评价”联动机制,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强“课程、教材、实践”体系,开展“人工智能+”系列微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医教研协同、校地企融通,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示范校建设,夯实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根基;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关键与热点领域,开展有组织教学创新与研究,加强高质量项目建设和高水平成果培育,以高水平教研成果反哺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高布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总结过去,全会以“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等字眼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向世界各国全面展示了“中国答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展望未来,全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从战略层面擘画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新目标、新要求,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方向指引,为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方法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务实做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研究诠释、宣传宣讲、贯彻落实等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发挥强大的思政和价值引领。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教授常改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阐释“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的核心要义,围绕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根本遵循。延安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成立,正是对全会精神的精准呼应与生动实践。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延安大学植根革命圣地,传承着“窑洞大学”为党育才的红色基因,其党史学科长期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开设“延安精神与党性修养”等特色课程,形成鲜明育人传统。如今学院的正式成立,既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薪火延续,更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举。面向未来,学院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使命,自觉担负起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责任担当,将延安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将红色教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构建理论研究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既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提炼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素材,又聚焦全会部署的重大任务,在培育兼具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道路上书写崭新篇章。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崔海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保证和精神动力。全会再次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所在。管党治党越有效,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就越有力。全会提出,要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凝聚起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全会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持“两个结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顺应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潮流,发展出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的优势,积极学习、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