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邦路 核稿:董庆来
本网讯 9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可靠性工程分会主办、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可靠性工程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延安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本届年会以“可靠性助力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探讨可靠性工程的前沿方法、技术应用与学科融合。火箭军工程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全国6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近150名专家学者参会。我校副校长吕磊出席开幕式。
14日上午,年会开幕式在延安文化交流中心求是学堂举行。吕磊在致辞中指出,可靠性工程作为保障国家重大装备安全运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石。他重点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围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在装备可靠性、智能运维与系统韧性等方向形成的学科特色,并强调本届年会对促进学界与业界深度融合、服务西部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可靠性工程分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智能制造与数字转型背景下,可靠性研究需突破传统统计方法局限,深化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交叉创新。他呼吁学者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共同探索可靠性工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范式与新路径。

主旨报告环节,火箭军工程大学司小胜教授以《重大装备剩余寿命预测的反向建模直接法》为题,提出了基于退化数据与物理模型融合的寿命预测新方法;吉林大学陈传海教授线上分享了《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试验技术与装备》研究成果,从工程实践角度阐述了高可靠性试验系统的设计与验证;华东师范大学汤银才教授则深入探讨了《退化过程的可靠性建模》,为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在年会的多个平行论坛,参会学者分别围绕“可靠性建模与质量管理”“数据驱动的回归与预测”“复杂系统智能运维与韧性控制”等主题展开研讨。
会议期间,分会组织与会代表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了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现场教学,深刻体悟延安精神的实质内涵。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可靠性工程分会理事会议,选举了新一届常务理事及理事长,并就分会未来工作方向、青年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机制达成了共识。
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显著提升了我校在可靠性工程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为经济与管理学院跨学科建设提供了新动能。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培育智能运维、供应链韧性等新兴方向,为服务西部能源产业升级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延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