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猛 核稿:王保存
2025年11月7日至8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蒙古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欧亚草原论坛——匈奴考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楼A101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蒙古、俄罗斯、中国的17位专家学者,围绕“匈奴遗址的田野新发现与区域比较研究”“匈奴文化墓葬的形制、等级制度与丧葬观念”“匈奴时期的艺术、文化交流与手工业考古研究”三大主题展开学术报告与专题研讨。
我校历史文化学院王欣亚博士受邀在会议中作了题为“汉代缘边六郡的‘胡人’墓考察”的学术汇报。报告认为,汉代缘边六郡在发展变迁中有很多匈奴、羌人、义渠降胡、鲜卑、乌桓等“胡人”内附,但考古发现中的“胡人”墓数量非常有限,影响“胡人”墓判定的困难在于与中原地区汉人高度一致的墓葬建造工艺与形制、陶器组合与特征等,秦汉时期抑制戎葬的政策可能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在“胡人”墓判定时,要多关注墓葬中的葬俗、葬式及民族器物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胡性”六特征,并对上郡、西河郡已界定的29座墓进行了墓主族属探析。
欧亚草原论坛由中蒙两国协力共办,每年一届,双方轮流承办,本年度主题为“匈奴考古”,未来会继续围绕欧亚文明研究的多元重大议题开展,中蒙双方共绘欧亚草原文明研究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