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政管学院
在巍巍宝塔山下,滔滔延河水之畔,延安大学的校园里,总有一个身影令人难忘:她踩着晨曦走进教室,抱着厚重的典籍穿过走廊,用温暖的笑容迎接每一张年轻的面孔。她是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谢延秀教授,一位在陕北黄土地上深耕教育三十二年的“精神播火者”。自1993年从延安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她已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坚守了32年有余。从青春韶华到鬓染霜色,她始终相信:“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更是一场漫长的守望。”她将自己的人生与延安精神、陕北文化紧紧相连,用讲台上传道授业的热忱、学术研究中求索的执着、生活里润物无声的关爱,书写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动人篇章。
一、红土铸魂:思想政治的引路人
(一)红色土地孕育的信念
1971年5月,谢延秀出生于延安市安塞县——这片曾孕育出《东方红》的红色土地。自幼在革命故事浸润中成长的她,早已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刻进生命底色。她的童年在延安的山峁沟梁间度过,听着长辈们讲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故事,看着宝塔山下飘扬的五星红旗,红色的种子在她心中悄然生根发芽。1993年,谢延秀从延安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2000年又获得西北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在不断深造的过程中,她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在思想政治方面日益成熟。她始终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视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把政治理论学习当作每日的必修课,认真研读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文献以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如同一位虔诚的探索者,深入领会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无论是国际风云变幻,还是国内社会发展中的种种事件,她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清是非,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像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为身边的人指引着方向。
(二)言传身教,传递正能量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谢延秀老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的一举一动都如同温暖的阳光,洒在学生和身边人的心上。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大家传递着正能量。课堂上,她会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她常常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关注国家大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中,她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优秀教师的担当。新冠疫情期间,她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她还多次组织学生开展“抗疫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为抗疫贡献力量。她的行为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成为了众人学习的榜样。
二、德艺双馨:职业道德的楷模
(一)忠诚教育,关爱学生
谢延秀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充满了热爱。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在她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需要用心去呵护、用爱去浇灌。她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乐趣。课堂上,她的目光总是温柔而坚定地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尊重。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她会耐心地辅导,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知识点,直到学生理解为止;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她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倾听学生的烦恼,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新冠疫情期间,曾经有几位学生,生活一度陷入困境,谢延秀老师得知实情后,第一时间拿出自己工资收入的一大部分给予这些学生经济上的帮助。她说:“学生就像我的孩子,看到他们有困难,我不能坐视不管。”她的无私关爱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教育的温度在她的言传身教中传递开来。
(二)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谢延秀老师是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典范。她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学校里,她总是服从组织安排,无论任务多么艰巨,她都毫无怨言地接受,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奋斗。在教学团队中,她是大家信赖的伙伴。当同事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她总是乐于助人,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同事们提供帮助。她还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她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共同进步。”她的这种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赞誉。
三、匠心育人:教学工作的耕耘者
(一)教学任务繁重,成果丰硕

谢延秀老师在上课
谢延秀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勇挑重担,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在教学中,她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认真备课、上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求每一节课都生动有趣、富有实效。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她为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党史和政教及延安大学创新学院汉语言文学等多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汉语写作、秘书学、行政管理应用写作等7门课程,年均工作量达到303学时以上。除了课堂教学,她还积极参与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她从论文的选题、框架设计到内容修改,都认真细致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们提高学术写作能力。她指导的语文学科专业硕士和众多本科生,在她的悉心指导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用自己的辛勤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就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二)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
面对教材的不断更新和教学难度的增加,谢延秀老师如同一位勇敢的探险家,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她紧扣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课堂上,她采用情景教学、课堂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她会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她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她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应用写作时,她会让学生们分组进行项目策划,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应用写作的技巧。她曾多次带领学生深入基层中学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教育实习,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她认真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获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并荣获2005年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在2007年延安大学首届“教授风采”讲课大赛中荣获“优秀奖”。2018年5月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处组织的听课活动中,专家组成员对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的课堂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舞台,学生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收获知识和成长。
(三)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谢延秀老师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她深知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她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大纲与教学方案进行精心制定和修改,使其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她申请并通过了2008年校级教改项目《应用写作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在《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教育专辑发表相关教学研究的论文《浅谈〈应用写作〉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改革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学生们在秘书资格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等多种考查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验证了她的教学改革成果。她的教学改革之路,就像一条通往知识宝库的光明大道,引领着学生们不断前行,探索知识的奥秘。
四、科研先锋:学术研究的探索者
(一)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谢延秀老师深知科研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她将科研视为教学的源头活水,正确认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注重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针对自己所学专业、谢延秀老师深知科研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她将科研视为教学的源头活水,正确认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注重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用科研的思维和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她认为,科研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她积极引入科研项目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研的魅力。她主持的多个科研项目,如2009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路遥创作与陕北文化》、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美学语言学研究》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学术研究能力,还对陕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丰硕的科研成果
谢延秀老师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先后在《小说评论》《学术交流》《理论导刊》等国内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7篇,其中CSSCI四篇,核心10篇。她的论文见解独到,研究深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深入挖掘陕北文化的内涵,探讨路遥创作与陕北文化的紧密联系,为传承和弘扬陕北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了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参考,也为她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理论支持。
(三)科研项目的引领作用
谢延秀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不仅提升了她的学术影响力,也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她主持的省市级科研项目及校级项目共多项,科研到账经费达22万元。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她注重团队协作,积极培养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她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科研工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声誉,也为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桃李芬芳:育人路上的点灯人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谢延秀老师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理念,将“育人”目标贯穿于教学全程。她深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上,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她会讲述历史故事、名人轶事,让学生们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她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学生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在品德和能力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谢延秀老师与毕业生合影
(二)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谢延秀老师积极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她就像一位无私的火炬手,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传递给年轻的教师们。通过同行听课、评议,她就年轻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她会耐心地倾听年轻教师的困惑和问题,然后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她还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研讨活动,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制度,并承担了多门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方案的编写与修订工作。在她的帮助下,许多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学校的骨干教师,为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荣誉加身,不忘初心再前行
谢延秀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获得了众多荣誉。她曾获得延安大学2005年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2006年延安大学“我说师德”演讲比赛特等奖、2017年被延安大学、延安市妇女联合会授予“最美女教师”荣誉称号等。然而,面对这些荣誉,她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她深知,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不断地努力和付出。
在陕北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谢延秀教授用三十多年的坚守,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她以延安精神为指引,用知识为学生点亮前行之路,用爱心为他们撑起梦想的天空。从青春到白发,她无怨无悔,只为桃李芬芳。荣誉加身,却初心不改。她坚信,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在平凡中创造非凡。谢延秀教授,这位“精神播火者”,将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