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25.11作者:谭虎娃 来源:《光明日报》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发生急剧变化。考虑到“各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干部的成长和政治上的成熟”,“各国内部和国际间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这个原有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各国工人运动的继续增长”(《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17页),5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向各国共产党提交《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请各国共产党尽快发表意见。...
16
2025.10作者:毕卓 张应龙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安塞腰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延安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了黄土高原的深厚文化积淀。近年来,延安大学十分注重传承这一传统艺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安塞腰鼓与现代教育和体育课程相结合,在助力文化自信建设、传承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25年,在陕西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名单中,延安大学的“安塞腰鼓”项目成功入选。这一荣誉的背后,...
16
2025.10作者:刘小淼 来源:人民周刊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延安时期作为中国革命的关键阶段,其孕育的延安精神与宣传智慧,犹如一部厚重的教科书,为我们今天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今天,重温延安时期的宣传理念与实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前瞻。这份宝贵遗产启示我们,优秀的宣传工作既要扎根传统,又要面向未来;既要坚守原则,又要勇于创新。巩固思想基础,把握传播主导“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14
2025.10作者:谭亮亮 核稿:高布权 摄影:郑悦 常华荣 赵倩倩本网讯 10月11日,由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延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延安大学学术期刊中心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二届“延安道路与当代中国”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书记)论坛在延安大学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05
2025.09作者:谭虎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伟大抗战精神是由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培塑形成的。其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中国政治的第一个根本问题是抗日”,不仅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更是铸就伟大抗战精神的主导力量。“我们的责任”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赋予了时代要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反日宣言。1933年5月,...
30
2025.07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高凤林 党子奇 杨建军 张琰图延安大学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阵地,始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路径。近年来,延安大学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延安精神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师德师风教育模式,为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模式,构建师德师风教育体系 学校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延安精神融入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全过程。...
07
2025.07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奚家米 付 峰 王 进近日,延安大学召开本科教育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发布本科教育改革发展新规划,在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征程中迈出坚实一步。大会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立德树人铸魂工程。一方面,强化思政课程改革,着力建强思政教育系列课程,让红色理论在课堂上熠熠生辉;另一方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精心打造价值塑造示范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04
2025.07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郝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7月1日,延安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广场庄严肃穆,青年学子在国旗下整齐列队、齐声高唱。近年来,延安坚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青年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中持续发力。延安精神已成为指引一代代青年奋进的“明灯”。铭记红色初心回望历史,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延安精神正是孕育于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2022年10月,...
10
2025.06作者:谭亮亮 核稿:高布权 摄影:郑 悦 王 赞本网讯 6月6日上午,由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延安市委党校、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大学学术期刊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和机构协办的第十一届“延安道路与当代中国”暨杨家岭下看百年大党理论创新高端论坛在我校行政楼二楼会议室举行。...
22
2025.05作者:谭虎娃 来源:中国教育报观点提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对此,应始终以人民是否满意为评判标准,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中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从“宽松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