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要闻

首页 > 延大要闻 > 正文

延大要闻

史铁生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分享

发布时间:2014-10-14

 

 

作者:郭小良  摄影:兰天峨  核稿:梁向阳  发布日期:20141014


 

本网讯  1013日,在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逝世四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史铁生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我校举行。这次活动由延安大学文学院、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和延安市作协共同主办。

参加研讨会的有北京赴延川“清平湾”插队知青、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主任孙立哲,写作之夜丛书常务副主任、北大荒知青岳建一,文艺评论家、作家解玺璋,文化学者、作家、会议执行主席王克明,著名文学翻译家叶廷芳,著名编辑张守仁,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延安文化名人曹谷溪,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胡山林,以及史铁生生前好友刘瑞虎、黑荫贵、王耀平等近80人。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已故著名作家,他身体残疾但理想高远,曾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尤其是《我与地坛》等众多作品至今为人们所传颂。史铁生也是一位曾在陕北延川县插队的北京知青。1980年代初,他以插队故事创作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荣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研讨会开幕式上,我校校长崔智林在致辞中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史铁生是从黄土地走出的作家,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纯粹的作家和思想者,他用一支细笔超越了生命的困境,用诗性的语言和深邃的哲思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哲学,直击人们灵魂的深处,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他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思想,让人深思,令人警醒;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

延安市副市长郝宝仓在欢迎词中说,延安这个温暖的名字,在革命期间便召唤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杰出的文学艺术家来此插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史铁生用自己坚韧的灵魂攀爬,在自己的写作空间中道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在对生命苦难的体验中表达出的却是生存的明朗和欢乐。

会议主席曹谷溪、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岳建一也分别致了辞。

开幕式上,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还向我校文学院师生赠送写作之夜丛书与史铁生研究刊物《编委通讯》等图书200余册。开幕式由会议执行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向阳主持。陕西省作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分别向研讨会发来了贺信。

随后举行的上、下午主题发言,分别由著名文化学者王克明、作家柳青和著名作家查建英担任主持,知名评论家、学者解玺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和王克明先后担任点评嘉宾。共有13位专家、学者作大会上进行了主题发言。其中,韩少功以《史铁生的悲悯和宽容》、何怀宏以《一个人怎样进入历史》、李建军以《作为世界性和人类性现象的史铁生》、胡山林以《史铁生的灵魂深度》、惠雁冰以《温暖的哀怨:重读〈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甘铁生以《浅析史铁生的文学视角》、孙立哲以《史铁生——在逆境中定义生命价值》为题,或对史铁生的作品进行剖析,或对史铁生的文学人生进行审视和反思。晚上,解玺璋和王克明分别为与会嘉宾和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知青心目中的陕北方言》、《史铁生的读书与写作》的专题报告。

这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究史铁生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特征,以及他所创作作品的内在气质和精神维度,为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提供经验,并借此重新审视知青插队生活及其时代背景。

根据安排,1014日,研讨会主办方还将在延川县关家庄举办纪念史铁生的相关活动。

崔智林校长致欢迎词

郝宝仓副市长致辞

曹谷溪讲话

岳建一讲话

梁向阳主持

向我校赠书

会场一

会场二

 

 

上一条:我校举行干部教育培训“杨家岭大讲堂”报告会 下一条:王亚杰书记出席陕西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