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党子奇 核稿:武忠远 编发:袁广斌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24日
一、多个项目获批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两本教材分别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二等奖,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音乐学专业获批第七届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高尚斌、高丽两位老师被评为第七届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二、特色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构建成效显著。开设了《陕北说书》、《陕北历史民俗文化》等黄土文化系列课程和《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等红色文化系列课程,构建起了特色化、品牌化、模块化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陕北民歌》等7门公共选修课被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
三、首次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为了满足学分制管理要求和我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延安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工作条例》,首次在一、二年级本科生中推行学业导师制。
四、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新增学前教育、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获得了石油工程、环境科学、过程装备与控制三个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学位授予工作全国先进单位(陕西省仅四所高校)。
五、深入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首次在校级教改项目结题验收中实行项目验收评优制度,30个项目通过结题,14个项目被认定为优秀;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崔智林教授主持的《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等6个教改项目分别被批准为2011年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重点和一般项目,胡俊生教授主持的《评估后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可持续保障机制研究》省级重点攻关项目、赵华新教授主持的《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研究》省级重点项目结题并被评定为优秀,其它两个一般项目项目亦顺利结题。
六、学科竞赛取得好成绩。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1项,银奖1项,二等奖77项,三等奖109项,优秀奖7项,获赛区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1项,国家级优秀组织奖2项,优秀组织单位奖2项,陕西省团体优秀奖1项。
七、参演的《五月的鲜花——永远跟党走》直播活动受到多家媒体关注。5月4日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团中央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五月的鲜花——永远跟党走》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举行,中央电视台第一套和第三套节目面向全国观众进行了现场直播,我校党委书记刘建德应邀在现场嘉宾席就坐,我校节目《毕业歌》在第一部分《旗帜•青春的信念》篇章中演出;除《毕业歌》外,我校还参加了《五月的鲜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学生讲述——我们的榜样》、《东方为什么这样红》和《走向复兴》等节目的演出。
八、成功举办了教育部中华诵·颂歌献给党(延安篇)红色经典诵读晚会。6月13日晚,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陕西省语委、省教育厅、省委党史研究室承办,延安大学、延安市教育局、延安广播电视台协办的中华诵·颂歌献给党(延安篇)红色经典诵读晚会在我校礼堂举行,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我校党委书记刘建德、我校校长崔智林、延安市副市长冯继红等出席了诵读晚会,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了晚会的盛况。
九、启动多方联动的教学运行管理新机制。为了加强教学秩序和考风考纪建设,教务处、学生处、评估处、后勤处和二级学院多方联动进行教学运行管理,先后两次对任课教师到课情况、学生上课到课率、课堂纪律情况、教室运行情况进行检查,12月首次试行了跨学院监考制度。
十、学籍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完成了3954名本专科学生的学籍电子信息注册工作,教务处副处长雷伟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