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滨 核稿:甄延忠
2025年10月18日下午,应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的邀请,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温兆银研究员和北京科技大学赵海雷教授在化工楼1019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固体电解质及电池应用”和“锂离子电池高比容量硅基负极的相关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化学与化工学院徐斌教授主持,学院师生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上温兆银研究员聚焦固体电解质电池体系的材料及界面设计,概述目前可逆电池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技术挑战和研究进展,通过各种电池涉及性能特征分析固体电解质的核心作用,并对固体电解质材料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赵海雷教授聚焦从硅基负极材料组成、结构入手,调控活性物质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同时从电解液入手,调控硅基负极的SEI膜,改善电极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特性。

温兆银,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开展各种离子导体及固态电池的研究。承担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重大、重点、上海市重大、重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80余篇,引用2万余次,H因子83,2015-2024年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固态锂电池实现应用和技术转移,研制的大容量钠硫电池和高安全性钠镍电池技术填补了两项我国的技术空白并实现成果转化,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曾获科技部国家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6年入选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现任亚洲固态离子学会主席,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长等职,任《硅酸盐学报》、EER、SusMat、Ionics、Energy Materials,J.Matereiomics等编委,储能科学与技术副主编。

赵海雷,1993年3月北京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日本从事博士后工作(STA Fellow)。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美国波士顿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称号。北京市新能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北京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会理事。一直从事能量存储与转换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开展锂(钠)离子电池、固体氧化物电池、液态金属电池、陶瓷气体分离膜等方向的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科技部863和973、国际合作、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授权国际和国内专利77项。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Applied Catalysis B等期刊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