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首页 > 特别报道 > 正文

特别报道

思想碰撞砺匠心 质控精进铸品牌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疑难危重病例质控讨论例会纪实

分享

发布时间:2025-09-30

供稿: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    核稿:武剑锋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脑血管外科、颅底肿瘤、功能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神经重症创伤、神经血管介入等六个亚专业组共同开展了手术疑难危重病例质控讨论会,这是以“质控”为核心、以“精进”为目标的“学术练兵”,也是打造陕北区域神经外科专科品牌学术推进例会。

一、聚焦“疑难危重”,让质控更有针对性

每月质控讨论会由各亚专业组选出上月最具代表性的疑难危重病例(如包绕矢状窦的巨大脑膜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症脑出血、跨学科协作的颅底肿瘤等)进行讨论。主管医师需详细汇报术前评估、手术决策、术中操作及术后管理全流程,接受各学组“连环追问”(如“为何未选更微创的内镜入路?”“术中电生理波幅下降的处理是否符合指南?”)。这种“直面问题”的模式,倒逼医师从“做了手术”转向“做好手术”。正如科主任李全春主任医师所说:“疑难病例是医疗质量的‘磨刀石’,追问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找出‘可以做得更好’的空间。”

二、打破“亚专业壁垒”,让质控更有整合力

作为陕北区域神经外科诊疗中心,科室通过质控讨论会打破亚专业“信息孤岛”,推动技术融合。例如,神经血管介入组分享的“复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经验,为颅底肿瘤病区提供了“血管保护”新思路;功能神经外科组提出“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可用于动脉瘤手术神经评估”,被纳入后续手术方案;神经重症创伤组的“重症脑出血术后营养支持”经验,推广至所有亚专业术后管理。主任李全春强调:“我们要打造‘大神经外科’品牌,让脊柱脊髓微创技术、神经功能电生理监测、神经血管介入、神经内镜微创技术等形成‘组合拳’,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三、从“内部质控”到“品牌输出”,让质控更有影响力

如今,科室的每月质控讨论会已从“内部学习平台”升级为区域“学术标杆”。周边医院医师纷纷慕名线下或线上参与,甚至带来自己科室的疑难病例一起讨论;患者家属通过公众号了解这一“严谨传统”后,对团队信任度显著提升。近年来,科室先后开展“陕北首例复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巨大岩斜区脑膜瘤全切术”“重症脑出血的神经内镜及机器人手术治疗”等新技术,吸引大量的周边患者;在陕西省神经外科质控检查中,“疑难危重病例管理”得分位列全省前列,“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已成为区域内神经外科疑难危重患者就诊的首选。

四、以“质控”为笔,书写“品牌”答卷

医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每一次讨论都是对“更好”的追求。质控讨论不是“形式”,而是“责任”——对患者的责任、对专业的责任、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品牌”的责任。用“严谨”诠释了“精益求精”,用“协作”凝聚了“品牌力量”。正如首席专家白茫茫教授所说:“我们要打造的不是‘名气大’的科室,而是‘让患者放心、让同行认可’的品牌——这一切,始于每一次对病例的认真讨论,每一次对质量的严格把控。”



下一条:赓续红色血脉,启航鲁艺新程——鲁艺学院扎实开展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