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外语学院
从2005年到2025年,20年的教学工作给了曹艳艳老师不断成长与提升的平台。从青涩的教坛新兵到逐渐领悟教育真谛,她始终坚信:教师的德行修养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崇高事业。
一、以德立身: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坚守
2015年的夏天,曹艳艳老师经历了一次给她带来重大改变的变故,那是她第一次明白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也是在那个充满慌乱的夏天,终日惶恐后,她勇敢地戴着假发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课堂。有了那样的经历,她更加珍惜自己能做的每一件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所以,每一堂课她都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当她的教学效果受到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好评时,她其实对她的课堂充满感激,因为那里有她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课堂教学给了她特别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当自己精心准备的每一堂课被学生认可时,都会让她看到自己认真的意义和价值。课堂之外,她竭尽所能去助力每一位向她寻求帮助的学生。看着学生的专四通过率不高,曹老师从2021级开始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做专四辅导,一对一解决学生在复习备考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所带班级进行计划性复习,大多数班级通过率已突破50%,较前几级有了显著提高。同时,曹老师认为语言学习功夫在课外。为了督促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英语基本功,任现职以来,她所带的所有班级,都将一对一辅导落到了实处,在发音、口语、翻译、写作、竞赛等细节学习中给予学生大量的帮助和引导,助力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她始终坚信教师对教学的热爱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以行动诠释有意义的人生。每当学生将自己的好消息分享与她,那份喜悦和自豪感,也让她更加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沉甸甸的分量。这份感动化作永恒的师德信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用健全的人格培育完整的人。
二、以爱育人:润物无声的教育实践
曹艳艳老师始终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教师用爱心与耐心静待花开。语言学习需要投入大量的课外练习时间。信息时代的来临让沟通变得随时随地,也给了她和学生更多的课外交流与辅导的途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带着不断提升的学习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自信奔赴自己的未来。记得曾经应邀参加学生自主组织的毕业晚会,结束时为了鼓励负责筹备的学生以后能更加自信地面对她的工作与生活,曹老师主动走上台去谈了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告诉她当她勇敢地站在台上的那一刻,她的毕业晚会就已经精彩纷呈。这些年陆续收到关于她发的好消息:考上英国的研究生了;毕业工作签到北京了;参加TED演讲了…… 学生每一次的感恩与分享都会让曹老师看到教育的意义和自己工作的价值。

课堂上的曹艳艳老师
三、以文化人:专业成长中的师德修炼
当学生一次次在演讲、讲课比赛中斩获省级大奖时,他们的演讲稿里跳动着文化自信的脉搏,这让曹艳艳老师更加坚定:语言教师应当是文明互鉴的摆渡人,要用专业素养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学更应该有温度、有情感、有引领,她始终希望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教育实践。

曹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演讲比赛
二十年的讲台春秋,最珍贵的不是获奖证书上的烫金文字,而是毕业生寄来的明信片上那句“老师,我现在也成了像您一样的教师”;最动人的不是立项通知书的红头文件,而是学生发来的教学视频里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这些点滴汇聚成河,让我懂得: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它是春风化雨的坚持,是静水流深的积淀,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终身践行的信仰。
这些年之中坚守着这份对教学工作的执着,是因为曹艳艳老师始终坚信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是因为她的努力可以成为年轻的他们成长路上的微光。所以,在今后的每一天,曹艳艳老师依然会保持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全力以赴,尽其所能,诠释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