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学工部 编发: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4年1月2日
一、深入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在全体学生工作队伍和广大青年学生中作“中国梦”主题报告,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宣讲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前进方向,教育和引导广大同学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展了红色经典影片进校园及励志书籍观(读)后感征文活动,并对优秀征文进行了遴选和展览;开展了“我的中国梦”十佳主题班会评选表彰活动,号召全校所有班级召开形式多样的“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延大梦·我的梦”。
二、“安全·文明·和谐·学习”型宿舍创建活动成果丰硕。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安全·文明·和谐·学习型”宿舍创建活动。活动历时近两个月,通过制定标准,创建样板,集中检查、督促指导等环节,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逐一进行达标验收,圆满完成创建任务。对在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3个先进学院、30个优秀示范宿舍、70个文明宿舍、10名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和20名先进学生个人进行了表彰。
三、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注重优秀典型的宣传表彰。学校组建“张思德志愿者服务队”、“白求恩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充分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深入市区、社区、工矿企业、革命旧址开展延安精神宣讲、景区宣传手册发放、交通引导协管及无偿献血等志愿者服务活动。涌现出了勇救落水少年“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王文鹏、捐献造血干细胞“爱心天使”李霞同学等先进典型。学校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和隆重表彰,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向他们学习,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深入师生,调查研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召开多种形式的师生意见征求会、2013级新生班主任座谈会和2014届毕业生班主任就业促进座谈会,开展了2013级新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新生军训问卷调查等调研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听取师生意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3份,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充分依据。
五、新生接待隆重热烈,入学教育“导航工程”顺利推进。新生接待及教育工作更加完善,入学前向新生寄发了《大学生指南》和《致新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在车站设接待点,在接待车上配备讲解员,精心布置校园学院接待区和家长服务区,与新生签订安全协议书,填写学生家长与学校联系互动卡,举行开学典礼,全面参与大学生军训工作,组织名师导航专题报告6场,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励志、学业规划等方面,参加学生近6000人次。组织全体新生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及校史馆等,以强化对学生的延安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爱校教育。
六、以早操促晨读,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工部全体成员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各学院学生主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亲自到场,全校一、二、三年级学生坚持出操、积极晨练。通过早操这项工程,搭建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平台,学生身心健康平台、良好习惯养成平台、学风建设平台,以早操促晨读,“点燃激情·照亮人生”千人英语晨读活动不断走向深入,从年初开学到本学期12月初,天天坚持、风雨无阻,每天参与人数千余人,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学风建设。《延安大学坚持早操七十年》被《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23日第四版新闻综合栏目全面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七、开展奖助学金阳光评选工程,勤工助学、大学生医保工作顺利完成。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圆满完成了2012至2013学年度我校6842名同学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审核、上报及发放工作;1289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52名单项奖学金、25个先进班集体的评选及奖金发放工作,10名徐特立奖学金的评选推荐工作;顺利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摸底认定、信息库建档和新一届“小红帽”岗位设计及换届工作;16768名同学的大学生医保参保、信息录入及报销指导工作。
八、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措施得力,辅导员工作能力显著提升。新选聘了6名辅导员,进一步充实了我校一线专职辅导员队伍;先后选派7名处级干部、4名辅导员外出参加学生工作专题会议;选派16名辅导员参加教育部及陕西省辅导员骨干培训,并对新进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了2次专题岗前培训;评选表彰了吕达等10名早操工作先进组织者、赵海龙等20名早操工作先进个人;利用全国辅导员骨干培训班有利平台,组织我校学工干部听取系列专题报告,加强交流,开阔视野,提升了能力。
九、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升就业工作质量。通过校内外调研,确立了就业工作必须依靠学院、就业工作先从培训抓起的工作思路,先后举办了4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报告会;整顿校内培训市场,举办公务员考试公益讲座5场,素质大赛1场;出台2015年考研支持计划,免费播放基础课视频近100学时;完成487人的全国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和考试工作;加强硬件建设,确定了就业工作专用场所,立项建设发布就业信息的LED大屏幕,建立覆盖全校学生的手机飞信平台;举办校内大型专场招聘会1场,小型招聘会150余场,完成2013届夏季毕业生4636人的派遣任务和150余名毕业生的改派手续办理。
十、落实学校机构改革精神,全面履行新的岗位职能。改革后的学工部(学生处)、武装部由原五个处级单位(学生处、就业中心、就业培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武装部)整合而成,增加了军训工作、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和大学生医保工作等相关业务。为了理顺工作机制,理清工作思路,实现快速融合,有序、平稳推进工作交接与开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学工部组织召开了学生工作专题会议,规划了学生工作的近期及远景目标,会议的召开为2014年度的学生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促进了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