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首页 > 特别报道 > 正文

特别报道

从“新”出发 向“心”而行


——延安大学文学院构建“五步育苗”体系,解锁新生教育新范式

分享

发布时间:2025-10-09

作者:张伟平 吴嘉瑶    核稿:姬小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你们现在是一棵棵小树苗,将来有一天就会长成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这一殷切期许为高校培育青年一代提供了根本遵循延安大学作为扎根革命老区的高校,始终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己任,深入推进“延安精神强党建‘三一’工程”和“三个示范”学院建设,将延安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紧扣学校部署,立足学科特色与育人实际,以“五个一”人才培养工程为核心抓手,创新构建“破土—扎根—抽枝—展业—成林”五步新生培养体系,在2025级新生入学季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用红色浸润启智润心,以精准引导铸魂育人,帮助新生在大学起步阶段扣好“第一粒扣子”,助力“小树苗”茁壮成长。

“破土”启智暖心房,搭桥引导助融入

“破土是新生告别中学、迈入大学的关键一步,核心在于消解陌生感、搭建适应阶梯,让新生从环境到心理、从行为到思想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学院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构建服务协同引导三位一体的融入体系,为新生打造平稳过渡的缓冲带。

入学报到环节,学院以让新生感受家的温暖为出发点,提前规划全流程服务。学院组建导航学长志愿者团队,在校园入口、报到点、宿舍区形成服务闭环,从搬运行李、核验信息到讲解宿舍设施,志愿者用耐心与热情化解新生初入校园的局促;与此同时,学院创新家校协同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家长会,向家长系统介绍学院办学理念、五个一人才培养工程内涵及新生管理细则,既解答家长对孩子独立生活的担忧,更明确家庭在育人中的协同角色,形成学校引导、家庭支持、学生主动的三方合力。

为推动新生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融入,学院将经验传递与精神引领相结合。新老生座谈会与学长导航活动聚焦校园生活痛点,高年级学子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自主时间管理、集体住宿相处、校园资源利用等实用技巧,用过来人的经验帮新生规避成长误区;清凉山开学第一课跳出传统课堂框架,带领新生走进清凉山新闻纪念馆,在回顾延安时期新闻工作者以笔为枪、以纸为盾的奋斗历程中,感悟扎根人民、服务时代的精神内核,让新生在实地研学中不仅完成生活层面的适应,更实现思想层面的身份转变,真正以大学生的视角规划未来,迈出“小树苗”向阳生长的第一步。

“扎根”铸魂强信念,红色专业厚根基

“扎根是新生汲取精神养分、确立价值方向的核心环节,唯有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专业情怀扎根心底,才能为长远成长筑牢根基。文学院紧扣延安精神强党建三一工程要求,将红色教育与专业认知深度融合,打造精神浸润+专业启蒙的双轮驱动模式。

在红色基因传承上,学院构建多维度沉浸式教育场景,让延安精神可感可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学们要学好革命故事,铭记在心,同时把建设现代化的知识和本领也掌握好,努力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话剧《路遥的世界》以艺术化表达再现路遥献身文学、扎根人民、自强不息的人生轨迹,新生在剧情的共情共鸣中,深刻理解奋斗精神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人生选择;银龄教师杨东霞引领新生走进校史馆,为新生深情讲述延安大学在革命烽火中诞生、在红色沃土中成长的辉煌历程,引导同学们深刻感悟延安精神实质;杨家岭革命旧址研学则以行走的课堂形式,马海娟教授沿着中央大礼堂、毛泽东旧居等革命遗址,串联起延安时期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传统,让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从史料走向现实;路遥文学馆内,梁向阳教授结合路遥与母校的渊源,解读其作品中关注普通人命运、传递向上力量的创作初心,引导新生思考文学如何扎根大地、如何呼应时代,让红色精神从历史传承转化为当代青年的行动自觉。

专业情怀的培育则注重认知兴趣使命的层层递进。学院邀请资深教授开展《文学与时代专业认知》系列讲座,从文学院学科发展历程切入,剖析文学不仅是风花雪月的审美表达,更是记录时代变迁、承载民族记忆、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载体,帮新生打破对文学专业的片面认知;专业书单推荐与经典作品共读活动聚焦实践,精选《平凡的世界》《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兼具思想性与专业性的著作,组织新生分组讨论阅读感悟,在交流中既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更激发以文载道、以笔传情的专业热情。通过红色精神与专业使命的同频共振,新生不仅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更明确了深耕文学、服务社会的专业追求,为“小树苗”扎下深厚的精神与专业根基。

“抽枝”赋能明方向,意志磨炼强担当

“抽枝是新生拓展能力边界、夯实学业基础的成长阶段,需以精准的学业指导明确方向,以扎实的实践磨砺锤炼品格,让成长的枝叶更加强健。文学院围绕专业学习能力提升意志锤炼的目标,构建全方位赋能阶梯。

学业指导环节,学院摒弃单向灌输模式转向精准滴灌优秀学子经验分享会邀请在专业成绩、科研创新、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长学姐,从文学阅读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科研项目入门三个维度分享实战经验——有学长拆解精读经典+做读书笔记+参与读书沙龙的阅读闭环,有学姐讲述参与《延安精神与当代文学》实践项目的探索过程,用具体案例帮新生掌握学习方法;辅导员班主任则结合文学专业特点,强调阅读是根基、思考是关键、表达是出口,建议新生养成每日阅读一小时、每周撰写一篇读后感的习惯,将学业规划细化到日常。为提升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学院还组织图书馆专题研学,工作人员不仅讲解馆藏资源分布、电子数据库使用方法,更现场演示学术论文检索、文献整理技巧,让新生学会利用优质资源解决学习难题,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知识

意志磨炼与责任担当的培育则依托延安本土资源,打造实践育人的主旋律活动。重走延安路户外实践活动沿宝塔山、延河岸边展开,辅导员沿途讲述延安时期革命先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鼓励新生在徒步中克服体力极限,体会坚持就是胜利的人生哲理;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则让新生走出校园,参与文化宣传、敬老服务等工作——为社区老人朗读红色经典、帮社区整理文化活动室图书,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既锤炼了沟通协作能力,更深刻理解担当不是口号,而是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自觉行动。通过学业赋能与实践磨砺的结合,新生不仅夯实了专业基础,更培养了坚韧品格与责任意识,“小树苗”的枝叶愈发茁壮。

“展业”护航守初心,安全保障筑底线

“展业是新生全面发展、拓展成长维度的重要阶段,需以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安全防护为底线,为新生撑起全方位的成长保护伞。文学院从心理安全生活三个维度构建守护体系,为新生拓展成长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预防干预支持的全链条覆盖。延大附院张金冉主任医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跳出心理问题=疾病的误区,结合临床案例讲解新生常见的情绪适应、压力调节问题,传授情绪日记法、深呼吸放松法等实用技巧,帮新生建立科学的心理认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现场观摩活动,惠筱老师带领新生参观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详细介绍服务预约流程与内容,消除新生对心理求助的污名化认知,让主动求助成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学院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三级预警机制,通过新生谈心谈话、班级活动观察、宿舍交流反馈,动态掌握新生心理状态,对出现适应困难的新生及时提供个性化支持,确保心理关怀不缺位、不越位。

安全保障聚焦“知行”的转化。校派出所民警在文学楼路遥广场的现场说法,以校园及周边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讲解防骗、防盗、防校园贷等安全知识,现场演示识别诈骗短信、紧急情况报警的实用技能,让安全知识从书本走向实践;晚间安全主题班会则通过视频观看+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的形式,围绕保密、防火、防溺水、防传销、预防毒品、交通安全等内容展开,鼓励新生结合生活场景分享安全隐患,在互动中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学院创新资助政策宣讲模式,叶子豪老师组织高年级学生共同解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既明确申请条件与流程,更强调诚信申请、履约还款的价值导向,帮新生消除经济顾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学院让每一位新生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中安心成长,为“小树苗”健康生长扫清障碍。

“成林”领航固根本,长效价值向未来

“成林是新生从个体成长走向全面发展、明确长远目标的终极追求,需以长效机制为保障,以价值引领为方向,助力新生实现独木成林的蜕变。文学院立足五个一人才培养工程目标,构建“制度平台价值”三位一体的领航目标。

制度保障上,学院将新生入学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结合《弘扬延安精神、践行路遥奋斗精神红色育人实施方案》,制定详实的入学教育安排表,明确各环节责任分工。辅导员负责思想引导与活动组织,确保教育方向不偏差;班主任聚焦学业关怀与日常管理,做好成长陪伴者;专业教师承担精神传承与专业指导,实现全员育人。同时,学院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新生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针对学业指导更精准、实践活动更丰富等需求持续优化方案,让育人体系始终贴合新生成长实际。

平台搭建上,学院创新四级帮扶体系,为新生提供全周期成长支持。入学教育后,每位新生配备专业教师作为学业导师,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制定个性化学业规划,从选课指导到科研入门全程陪伴;新老生帮扶平台则打破时间限制,学长学姐通过定期线上交流、线下答疑,帮新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突发问题,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此外,学院还依托学科资源,搭建闻新工作室、文汇山写作工作坊、清凉山新闻工作坊等平台,鼓励新生提前接触专业实践,为长远发展积累经验。

价值引领上,学院以家国情怀为核心,强化新生责任担当。国防教育主题班会邀请退伍新生分享军旅经历,从纪律意识培养到责任担当锤炼,用亲身经历诠释爱国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具体行动,同时详细解读征兵政策,为有报国意愿的新生提供指引;入学教育心得体会与大学四年成长规划撰写活动,则引导新生梳理入学以来的收获与思考,将个人成长目标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明确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的努力方向。

从“新”出发,是文学院响应国家立德树人号召、践行延安大学“3331”工程和“三个示范校建设的使命担当;向“心”而行,是学院落实“五个一”人才培养工程、培育红色新人的初心坚守。此次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通过“五步育苗”体系的层层推进,不仅帮助新生完成了从“新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更将延安精神、路遥奋斗精神融入他们成长的精神底色当中,让“小树苗”在红色沃土中汲取养分。未来,文学院将继续深化红色育人实践,完善“五步育苗”体系,以更精准的引导、更优质的资源、更温暖的关怀,助力新生在红色沃土上扎根成长、抽枝展叶,培养出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在祖国大地上书写青春华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下一条:思想碰撞砺匠心 质控精进铸品牌——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疑难危重病例质控讨论例会纪实